崔琦![]() Daniel C. Tsui | |
---|---|
![]() 比尔·克林顿会见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左三为崔琦 | |
出生 | ![]() | 1939年2月28日
居住地 | ![]() |
国籍 | ![]() ![]() |
母校 | 香港培正中学 芝加哥大学 (PhD) 奥古斯塔纳学院 (BSc) |
知名于 |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
奖项 | 巴克莱奖(1984年)![]() 富兰克林奖章(1998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实验物理学 电机工程学 |
机构 | 普林斯顿大学 贝尔实验室 |
崔琦(英语:Daniel C. Tsui,1939年2月28日—),男,河南宝丰人,成长于香港,美国物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生平[编辑]
崔琦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范庄自然村[1]。 他在童年时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崔琦曾于香港培正中学及金文泰中学接受教育,因此懂广府话。他毕业后以获得的教会奖学金赴美留学,于1958年入读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基督教学院),主修数学。
毕业后,崔琦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并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8至198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与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从事固态物理研究。1982年转任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至今。[2]
荣誉[编辑]
1984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1992年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9届院士。1998年与罗伯特·劳夫林及霍斯特·施特默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家庭[编辑]
父亲崔长生,赶毛驴卖煤维持家庭生计,1959年饿死。母亲王双贤背负里通外国罪,于1968年离世。崔琦有3个姐姐,大姐崔颖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二姐崔珂在香港生活,三姐崔璐。崔琦堂哥崔高祥,6岁时父母双亡,外出讨饭,后被崔长生找回,留在家里一起生活[1][4]
家乡[编辑]
2003年8月,崔琦旧居于原址恢复重建,同时建设崔琦事迹展厅。2004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崔琦旧居向南穿过0.6亩的花园是崔琦事迹展厅,展厅面积200多平方米[5][1]。
2007年6月,崔琦捐资35万元在家乡范庄村建起崔琦希望小学[6]。
2014年4月21日-25日,阔别家乡63年后,75岁的崔琦教授携家人回乡探亲[6]。
另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 ^ 1.0 1.1 1.2 崔琦:明年回宝丰老家看看. 平顶山晚报. 2013-12-18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诺贝尔官网介绍。
- ^ 校友会网. 中科院院士崔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 ^ 4.0 4.1 解密诺贝尔奖获得者 崔琦. 大河网. 2007-06-20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 ^ [平顶山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宝丰县崔琦旧居. 平顶山新闻网.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6.0 6.1 拳拳游子心 悠悠故乡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教授回乡访问. 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外部链接[编辑]
- YouTube 杰出华人、崔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