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葬花

【訴衷情·葬花】

桃飄李飛實堪傷,
怨女拭啼妝,
收拾芳心一片,
艷骨埋奇香。

感逝水,
惜韶光,
斷人腸。
迢迢銀漢,
魂歸何處?
情寄何方?

photo@chen mu

一曲葬花吟,既是林妹妹自诉心事,也是内心百般纠结的天问:

我惜春恋春爱春恼春,我就是春天里最艳最奇最香最美的那朵花,今天我葬花解花,将来谁葬我解我?谁惜我痛我爱我疼我?即便飞到天尽头,又有谁能知我藏我绝世之风流?

林妹妹是谁呀?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

若说贾宝玉是那块传国玉玺,林黛玉就代表了极致唯美的中国灵性文化。从林妹妹口中吐出的这首葬花吟,就是中国文化的魂。

东方为木,中国文化对草木情有独钟,从远古的诗经春秋,再到唐宋,“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的本心就是澄澈灵透的自然之心,也是中国灵性文化之心。

仅有代表最高皇权的传国玉玺是不行的,必须有相应的文化滋养。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宝玉离了林黛玉,就失魂落魄,灵性全无。

何止是宝玉,整个贾家都离不开黛玉。前边说过贾家就是皇家。林黛玉来到贾府,吃一丸很特别的中药,名字叫人参养荣丸,林黛玉的人身,就是滋养贾家荣国府的那个药丸。

木石前盟,就是文化的中国与政权的中国相结合,没有了文化的灵性,这个政权就丢掉了内在的灵魂,就是一块顽石,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以自然之心为本心的中国灵性文化的灭绝,才是真正的灭绝。

这颗来自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林妹妹,就是红楼梦的魂,也是中国文化的魂。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春天就要过完啦,花落了一地,黛玉来收拾这些残花芳骨。黛玉当然知道自己也是这个宿命。

而林黛玉离世,是贾家正式败亡被抄没的开始,传国玉玺贾宝玉自此也失去了灵性。

支撑中国这个政治和文化概念存在的仅存的灵性文化丧失后,结局就是这样。

有人会问,老说中国灵性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的灵性文化?与西方的灵性文化又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说,中国的灵性文化是万物有灵的一种平面关系,西方灵性文化是仰望上帝的垂直关系。

中国的灵性文化,把万物都赋予了灵性,可以和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对话,可以寄情于大自然中的一切存在,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跟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吸天地之灵气,融万物为一体。

西方文化当中,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你几乎看不到西方哪个诗人或者作家伤春悲秋,一会儿跟明月对话,一会儿又跟桃花对话。

这是东方特有的心灵感应,丰富着人类的情感,洗涤并滋润人类的内心。

但这种灵性文化是最高存在缺位的平面式文化。

红楼梦通篇都没有提到过最高存在,或是上帝这样的一个超越的概念。

造人的女娲也是女神而已,并不是创造一切、包容一切、决定一切的超越存在,而是人与神的一种人文关系化的存在。

不能与神建立垂直关系的平面灵性文化的生命力是很脆弱的。

西方灵性文化借助个体与上帝的沟通,透过对自然法则和人性的透彻理解,建立了现代的西方文明,

这种西方文明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及所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是极容易碾压东方平面灵性文化的。

而当东方在应对垂直灵性文化的西方文明时,极容易陷入被权力、物欲和肉欲操控的恶臭的俗世世界。

未能与至善至美、全知全能、最高存在的上帝建立垂直关系的东方灵性文化,最终将难以脱离消亡的命运。

平面的世俗文化决定了中国改朝换代平面化毫无意义的轮回,尽管平面的灵性文化构筑了中国文化灵气十足的的内心。

但遇到西方垂直神传文化的强势崛起,一切都改变了……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事实上,一个普遍灵性存在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早就消亡了。

5/5 - (1 vote)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7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