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

華佗
東漢末年方士醫師
華佗
明人繪製的華佗像,紫禁城南薰殿
國家東漢
朝代東漢
華旉
姓名華陀
元化
籍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
出生公元145年
逝世公元208年
遊學徐州醫者
青囊書

華佗(145年—208年),元化(讀音同「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東漢末年的方士醫師。華佗與董奉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1]。與扁鵲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生平[編輯]

華佗早年遊學徐州,兼通數部經書沛國陳珪舉其為孝廉太尉黃琬也徵辟他,他都不為所動。於鄉村行醫因醫術精湛名氣漸大因而求醫之人甚眾。

廣陵太守陳登因喜食魚膾(生魚片),胃中有大量寄生蟲而重病。雖經華佗醫治痊癒,但華佗提醒他此病三年後會復發,需要有良醫在側。三年後,果然復發,此時華佗不在,陳登病死。[2]

後漢書》及《三國志》二書都說華佗年近六十,但亦保持壯容,《後漢書》甚至說「時人以為仙」。

曹操頭風病嚴重,時常頭痛欲裂。知其醫術了得,特地把華佗招來看病,還想讓他成為自己的侍醫。[3]但華佗本為士人,當時「醫」為一學問,非為職業,所以他以醫者身分被曹操召到左右,甚為不快;加上離家太久思念親人,便說得到家書,方向曹操請假。回家後又不想回到曹操身邊,稱妻患病告假,逾期不返。

曹操多次發書信召華佗,又要求長官將之遣回,但華佗不肯回去。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訪,發現華佗之妻原來是詐病,便將華佗禁錮獄中。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不許。

華佗受到獄卒的厚待,以《青囊書》一書贈給獄卒。可是獄卒因懼獲罪,只好婉拒,華佗也不強求,黯然將它燒毀。[4]華佗最終身受嚴刑而死。在他被殺後不久,曹操的兒子曹沖病重,曹操後悔當初不應該處死華佗。[5](「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三國志》)

華佗有弟子吳普樊阿頗得真傳;樊阿更善於針灸以華佗所教的「漆葉青黏散」保身年亦高達百多歲而頭髮不白,但已失傳。[6]

隋書中記載有《華佗枕中炙刺經》一卷、《華佗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一卷、《華佗方》十卷、《華佗內事》五卷。[7][8]

醫術[編輯]

華佗一生行醫濟世,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特點是用藥少,只用幾味藥而已;執藥隨手抓出,不用稱量。針灸也只是針一兩處。下針前對病人說:「當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感會到某個部位,若你感覺到了就告訴我),病人說:「已到」,便拔針,不久病便會好。

如針藥都不能醫治,就給病人用麻沸散,飲後有如麻醉,然後施手術,再縫合傷口,擦下藥膏,四、五日後創愈,一月就已平復。但麻沸散與外科手法已經失傳。華佗是醫史上公認第一位使用麻醉藥麻醉病人,然後進行外科手術醫師,同時也是中國第一位將手術刀組在使用之前用殺菌消毒,平時不用時浸泡在裡的醫生

華佗也曉得養性之術,年紀雖大,但仍有壯容。他模仿鹿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不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他的學徒吳普一直學習,年至九十多歲,耳目仍然聰敏,牙齒完整。

病例[編輯]

在《三國志》中有十六則病例(包括《後漢書》中所載七則),《華佗別傳》中有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病例。

華佗的行醫事蹟中,以關羽「刮骨療毒」最為膾炙人口,但事實上是源於《三國演義》的虛構故事。主要描述關羽跟曹操麾下將領曹仁交戰時被毒箭射傷,華佗將入骨的劇毒用刀刮除。

《三國志》中確有關羽手臂中箭,刮骨療毒的記載 [9],但在史實中,當時華佗早已為曹操所殺,執刀刮骨者非是華陀而是另外一位無名軍醫

評價[編輯]

三國志》評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故存錄雲爾。」[10]

後漢書》記載荀彧曾說:「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

近代人們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質疑[編輯]

陳寅恪認為,華佗本身就是個神話故事,華佗二字的上古音[ɡʷraːs l̥ʰaːl]與印度藥神「阿伽陀」音近。故「當時民間比附印度神話故事,因稱為華佗,實以藥神目之。」而且他的病例原型來自於印度佛教傳說,「其有神話色彩,似無可疑。」[11]認為這個故事與「曹沖稱象」一樣,都是印度的舶來品。華佗這個人可能真有其人,但他的醫學傳奇是虛構的。[12]

後世紀念[編輯]

典故[編輯]

  • 「華佗再世」:華佗以醫術高超聞名,後世讚他醫術高明,有如華佗再度來到人世。也作「華佗再生」。但是,如果有人說「華佗再世也醫不好」,這則代表某人已經病入膏肓,再醫術高明的醫生都會無能為力。
  • 「元化重生」:同上。

安奉[編輯]

  • 墓塜

世傳華佗墓於安徽亳州江蘇徐州河南許昌各有一座[13],其中有衣冠塜者。亳州為華佗故鄉;徐州為華佗本籍(原彭城)及遊學、行醫之地;許昌為華佗喪生之地,許昌之墓於1993年經許昌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廟祠

徐州華佗墓曾於永樂年間重修,同時於墓北建造「華佗庵」供奉華佗神像。信徒建有華佗廟,或配祀華佗像,道教尊為「青囊濟世華真人」[14]、「神功妙手華真人」[15],信眾尊稱華佗仙師華佗仙翁、「華佗神醫」等。臺灣有許多廟宇奉祀華佗,如台北市艋舺龍山寺高雄市新莊仔天公廟等。

  • 紀念館

安徽亳州永安街中段路北建有華祖庵,1962年增設「華佗紀念館」,由郭沫若題寫館名。1980年經維修,次年(1981)正式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紀念館介紹華佗一生事跡,並特別展示了華佗施行外科手術之工具及過程資料。

形象[編輯]

藝術形象[編輯]

藝文作品[編輯]

動漫遊戲[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82下》,出自范曄後漢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29》,出自陳壽三國志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分類

參考文獻[編輯]

  1. ^ 王愛品著. 道医论.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18.05: 72. ISBN 978-7-5080-9473-1. 
  2. ^ 《三國志·華佗傳》載:「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3. ^ 《三國志》:「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三國志·方技傳》)
  4. ^ 《三國志》(卷29)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彊,索火燒之。
  5. ^ 據《魏志》載曹沖病逝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因此華佗之死是在建安十三年之前。李延沛等編修《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一書記載華佗生於公元142年,即漢安元年,卒於203年,即建安八年,享年61歲。
  6. ^ 後漢書·卷八十二下·方技傳
  7. ^ 志·卷二十九. 
  8. ^ 志第二十九. 
  9. ^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10. ^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11. ^ 清華學報》六卷一期所刊「三國志曹沖華佗傳與佛教故事」,1930年
  12. ^ 再提爭論:華佗到底是波斯人還是印度人(圖). [200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05). 
  13. ^ 華夏經緯網-華佗在許昌.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14. ^ 《元始天尊說北方北帝伏魔法懺》
  15. ^ 上清天醫院十三科天醫真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