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

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Daniel C. Tsui
Clinton&1998NobelLaureates.jpg
比爾·柯林頓會見199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左三為崔琦
出生 (1939-02-28) 1939年2月28日84歲)
 中華民國河南省寶豐(今肖旗鄉范莊村)
居住地 美國新澤西
國籍 美國
 中華民國
母校香港培正中學
芝加哥大學 (PhD)
奧古斯塔納學院英語Augustana College (Illinois) (BSc)
知名於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獎項巴克萊獎(1984年)
Nobel prize medal.svg 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
富蘭克林獎章(1998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實驗物理學
電機工程學
機構普林斯頓大學
貝爾實驗室

崔琦(英語:Daniel C. Tsui,1939年2月28日),男,河南寶豐人,成長於香港美國物理學家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生平[編輯]

崔琦出生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范莊自然村[1]。 他在童年時進入鄉下的私塾學習,1951年隻身遠赴香港。崔琦曾於香港培正中學金文泰中學接受教育,因此懂廣府話。他畢業後以獲得的教會獎學金赴美留學,於1958年入讀美國伊利諾州奧古斯塔納學院英語Augustana College (Illinois)基督教學院),主修數學

畢業後,崔琦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並在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1968至198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與美國貝爾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從事固態物理研究。1982年轉任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至今。[2]

榮譽[編輯]

1984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英語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rize。1992年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9屆院士。1998年與羅伯特·勞夫林霍斯特·施特默以「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列入《美國科學名人錄》。

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3]

家庭[編輯]

父親崔長生,趕毛驢賣煤維持家庭生計,1959年餓死。母親王雙賢背負裡通外國罪,於1968年離世。崔琦有3個姐姐,大姐崔穎在北京新華書店工作,二姐崔珂在香港生活,三姐崔璐。崔琦堂哥崔高祥,6歲時父母雙亡,外出討飯,後被崔長生找回,留在家裡一起生活[1][4]

家鄉[編輯]

崔琦出生的范莊自然村隸屬於范寨行政村[4]

2003年8月,崔琦舊居於原址恢復重建,同時建設崔琦事跡展廳。2004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崔琦舊居向南穿過0.6畝的花園是崔琦事跡展廳,展廳面積200多平方米[5][1]

2007年6月,崔琦捐資35萬元在家鄉范莊村建起崔琦希望小學[6]

2014年4月21日-25日,闊別家鄉63年後,75歲的崔琦教授攜家人回鄉探親[6]

另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崔琦:明年回宝丰老家看看. 平頂山晚報. 2013-12-18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2.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諾貝爾官網介紹。
  3. ^ 校友會網. 中科院院士崔琦.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4. ^ 4.0 4.1 解密诺贝尔奖获得者 崔琦. 大河網. 2007-06-20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5. ^ [平顶山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宝丰县崔琦旧居. 平頂山新聞網.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4). 
  6. ^ 6.0 6.1 拳拳游子心 悠悠故乡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教授回乡访问. 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20-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外部連結[編輯]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