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的行政村,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黃山腳下,是一座有著大量明清時期歷史建築的古村落。村中還構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頗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2000年,包括宏村在內的皖南古村落在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宏村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3年,宏村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宏村被《米其林旅遊指南》評為「三星級旅遊推薦」(最高級別)[1]。
村落概況
宏村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黟縣縣城東北11公里處,現為宏村鎮的駐地。整個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黃山的餘脈雷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棧河流淌而過,全村面積約28萬平方米。
該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樂年間,汪氏族長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重新布局了建築,並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進行大規模的興建,並為避乾隆帝「弘曆」之諱,而更名為「宏村」。村內現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明代建築1幢,清代建築102幢,民國時期建築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著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統。村民們將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內,開鑿了一條近1米寬的水圳,九曲十彎,為各家各戶提供生活用水,同時也起到調節氣溫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構成了宏村獨特的風貌。
該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採用仿生學的「牛」形布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形狀惟妙惟肖,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
建築特色
宏村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組群比較完整。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闢了魚池。比較典型的建築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德義堂、松鶴堂、碧園等。
南湖書院位於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興建的六座私塾,稱「倚湖六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合併重建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書院」。重建後的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等六部分組成,粉牆黛瓦,碧水藍天,環境十分優雅。樂敘堂是汪氏的宗祠,位於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現存唯一的明代建築,木雕雕飾非常精美。
承志堂建於清末咸豐五年(1855年),是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築群,占地約2100平方米,內部有房屋60餘間,圍繞著九個天井分別布置。正廳和後廳均為三間迴廊式建築,兩側是家塾廳和魚塘廳,後院是一座花園。院落內還設有供吸食鴉片煙的「吞雲軒」和供打麻將的「排山閣」等。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額枋間均有雕刻,造型富麗,工藝精湛,題材有「漁樵耕讀」、「三國演義戲文」、「百子鬧元宵」、「郭子儀拜壽」、「唐肅宗宴客圖」等。
宏村周圍為青山綠水環抱,環境秀麗宜人,電影《臥虎藏龍》曾在此拍攝。
主要建築列表
編號 | 名稱 | 保護等級[2] | 年代 | 圖片 | 備註 |
---|---|---|---|---|---|
1 | 汪氏宗祠(樂敘堂) | 國保 | 明 | ||
2 | 南湖書院 | 國保 | 清 | ||
3 | 承志堂 | 國保 | 清 | ||
4 | 樹人堂 | 國保 | 清 | ||
5 | 桃園居 | 國保 | 清 | ||
6 | 敬修堂 | 國保 | 清 | ||
7 | 萬氏故居 | 國保 | 清 | ||
8 | 務本堂 | 國保 | 清 |
全景圖
參考文獻
- ^ travelguide.michelin.com. Travelguide Hongcun. travelguide.michelin.com. [202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 (英語).
- ^ 《安徽省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黟縣人民政府. [2017-06-13].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
複合遺產 | |||||
一府六縣 | ||
---|---|---|
一市三區 | ||
世界遺產 |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龍川胡氏宗祠 | 潛口民宅 | 許國石坊 | 棠樾牌坊群 | 老屋閣及綠繞亭 | 羅東舒祠 | 程氏三宅 | 呈坎村古建築群 | 漁梁壩 | 宏村古建築群 | 西遞村古建築群 | 許村古建築群 | 祁門古戲台 | 南屏村古建築群 | 溪頭三槐堂 | 鄭氏宗祠 | 竹山書院 | 清華彩虹橋 | 婺源宗祠 | 理坑村民居 | 齊雲山石刻 | 徽杭古道績溪段和古徽道東線郎溪段 | 黃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築 | 長慶寺塔 | 程大位故居 | 黃村進士第 | 洪氏宗祠 | 奕世尚書坊和胡炳衡宅 | 棠樾古民居 | 上莊古建築群 | 北岸吳氏宗祠 | 員公支祠 | 昌溪周氏宗祠 | 北岸廊橋 | 興村程氏宗祠 | 鳳山查氏宗祠 | 新源俞氏宗祠 | 黃山摩崖石刻群 | 洪家大屋 | 岩寺新四軍軍部舊址 |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 | 三陽洪氏宗祠 | 屯溪鎮海橋 | 石潭吳氏宗祠 | 蜀源牌坊群 | 屏山舒氏祠堂 | 稠墅牌坊群 | 歙縣太平橋 | 巴慰祖宅 | 歙縣許氏宗祠 | 唐模檀干園 | 歙縣鮑氏宗祠 | 休寧登封橋 | 休寧同安堂 | 大阜潘氏宗祠 | 昌溪太湖祠 | 績溪文廟 | 汪由敦墓石刻 | 中共皖浙贛省委駐地舊址 | |
國家地質公園 | ||
自然保護區 | ||
河流 | ||
山峰 | ||
名人 | ||
特產 | ||
文化 | ||
語言 |
合肥市 | |
---|---|
蕪湖市 | |
蚌埠市 | |
淮南市 | |
馬鞍山市 | |
淮北市 | |
銅陵市 | |
安慶市 | |
黃山市 |
|
滁州市 | |
阜陽市 | |
宿州市 | |
六安市 | |
亳州市 | |
池州市 | |
宣城市 | |
共359家(更新至2024年12月)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