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设教”的人文意义

01

“神道设教”是道教的传统思想,语出《周易·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注释说,圣人“观天之神道”来教化百姓,从而天下悦服。具体来说,它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尊崇神道,祭天祀神,这是宗教方面的事情;二是推行教化,明礼易俗,这是伦[……]

继续阅读…

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了解过去、开创未来

人类历史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中间经过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为文艺复兴,后一阶段称为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西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意大利,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西欧经济和政治发展较快的英国,后来传播开来成为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历史前进运动。[……]

继续阅读…

林昭:普洛米修士受难的一日

(一)

阿波罗的金车渐渐驶近,
天边升起了嫣红的黎明,
高加索的峰岭迎着朝曦,
悬崖上,普洛米修士已经苏醒。

随着太阳的第一道光线,
地平线上疾射出两点流星:
——来了,那宙斯的惩罚使者,
她们哪天都不误时辰。

……娇丽的早晨,你几时才能
对我成为自由光明的象征……[……]

继续阅读…

《尚书》学中“天子”本义及其政教内涵

作为上古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天子”一词的确切含义及其思想意蕴尚未获得一致看法。“天子”区分于纯粹治权意义上的“王”,具有非常深厚的政教意义。从文献出发,“天子”的内涵并非字面上的“上天之子”,因为在周人看来,“天生蒸民”(《诗经·大雅·荡》),下民皆上天之子。《尚书·召诰》有“元子”之说,“皇[……]

继续阅读…

商周时期宗教与政务系统

商周时期血缘组织与国家政治组织的契合,使当时各级族组织的首脑具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角色,他们不仅成为世俗权力的拥有者(族长),而且是宗教权力的拥有者(教长)。所谓“教长”,是指在宗教组织内对信仰有最高的解释权、对宗教事务有最高的裁决权的人。

商周时期对宗教事务的裁决权突出体现在主祭[……]

继续阅读…

周代宗教的神职与礼仪

周代宗教的信仰通过神职人员的中介活动与宗法制的礼仪活动体现。其主要的礼仪有祭天、祭祖与祭社,并已成定式,关于其具体规范与制度主要载于《周礼》、《礼记》、《仪礼》三部著作中,反映了周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活动。

①巫祝卜史

周代的宗教神职人员为巫祝卜史,他们虽然不能主持宗教仪式,但[……]

继续阅读…

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