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容易列举出一长串关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种种特别之处。然而,困难的是如何解读和权衡,从而确认和判定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真正代表着什么,以及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因应。整个世界和平、世界秩序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都有赖于这个判定 。
先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似乎很匪夷所思的几个悖论和谜团:中国经济按 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从 1990 年的世界排名第十跃升至 2012 年的第二位,预计不久就会取代自 19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最大规模的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 大经济体。中国同时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第二大军费预算 (其增速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中国政府在国内外种 种无休止地追求更多权力、强化控制的行为,传达出强烈且不 断加重的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情绪。按人均 GDP 和人类发展指 数(HDI)来衡量,中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它 却在世界各地大量撒钱,培育、提升其形象和影响力:仅在 2012-2015 年就对外承诺了 1.41 万亿美元,以当今美元计 价是 60 多年前美国马歇尔计划的 10 倍。尽管如此,中国在西方(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从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 约旦、菲律宾到土耳其、越南,都不受多数民众欢迎。北京一 直誓言永不成为欺凌他国的霸主,承诺“始终维护国际法治、 公平与正义”,并呼吁建立一个新的、更好的世界秩序;然而, 当第一次面对国际仲裁庭的海事纠纷裁决有利于其弱小邻国时,其行为与其他任何霸权强国并无二致。
如同预期的,有关中国及其崛起的书籍文章已经汗牛充栋。 2014年的六个月里,全球就出版了一百多种关于中国的英文书籍。其共同主题是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有些还特地去“揭秘”中国。但是关于中国的著述与七十年前研究另一个崛 起的异己力量前苏联的学术成果很不一样。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1947 年在《对外关系》(Foreign Affairs)杂志匿名发表分析苏联的文章之后,西方学界迅速汇集起来,产生了一个持续几十年的对苏遏制和冷战大战略。而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及其崛起的海量文献大多充满迟疑,具有浓厚的模糊性和混沌感,缺乏可靠的预测和坚定的政策。多年来“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一直是描述中国及其崛起的关键词。对现在主导世界的领袖们的标准建议,大体上都是一个应付与蒙混战略,通常混合着一些对中国崛起表示欢迎的接触、绥靖和让步 (engagement) ; 某些心存恐惧 、 以防万一的后备措施 (hedging) ; 以及一种顽固的 、 试图同化中国的期待 (incorporation )。
所有这些朦胧不清和犹疑不决,主要原因是对中国的理 解既不完整也不充分,对于崛起的中国意味着什么的认知更是偏颇游移。研究中国,的确很容易迷路,至少是困惑不解,因为传统的分析工具如现实主义、共产主义或者法西斯主义看起来并不大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堆积如山的各种讯息甚至 神话(经常是有目的地制造出来的巧妙故事)混乱而自相矛盾, 似乎每分钟都在闪烁变幻。因此,已故学者包瑞嘉(RichardBaum) 评论说,观察中国是一个“奇特、令人沮丧、迷人与危 险交织在一起的工作”;资深观察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 则认为,以错误的假设进行一厢情愿的思考,让“西方决策者 和学术界一再把中国搞错”。
如今的西方学界,有人在争论中国的现实与幻像,以及 观察者该如何解释与构建;有人探讨中国人在想什么、如何想, 及其各种结论和假设;有人转向过去,寻求历史的相似性,讨论中美冲突是否会出现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了无意义的悲剧宿命。有人开始探索中国特有的中国中心观念及其影响; 有人断言中国的崛起是一场中国要取代美国、领导世界的百年马拉松;有人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去塑造中国的政策选项和行动偏好,而不是遏制其崛起;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一个强大的“管控专制”(controlocracy)与“完美的独裁”,但实际上它不过是个低效而劣质的独裁国家;还有些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开始走向结束而不是什么崛起,它的统治正在溃败。无论如何,很少有人会不同意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看法:中国崛起,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对整个世界秩序和人类福祉,都将带来难以确定但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繁体字中文版(《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 國力量的本質》)于 2018年11月由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12 月在台北市信义区的诚品书店发布,得到了读者们和媒体相当热忱的回应与支持。
现在本书的简体字中文版先以 PDF 电子书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如欲商业化印刷和发行本书的简体字中文版,请务必事先取得作者的书面授权许可(电邮 fw@gatech.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