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

澂江化石地
世界遺產
MaoTianShan in Chengjiang, Yunnan, China.jpg
澂江帽天山化石最初出土處
官方名稱Chengjiang Fossil Site(英文)
Site fossilifère de Chengjiang(法文)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 (viii)
參考編碼1388
登錄年份2012(第36屆會議
面積512公頃
緩衝區220公頃
網站UNESCO的記錄(英文)

澂江化石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澂江市,占地512公頃,距今約5.20億到5.25億年,產出地層主要集中於帽天山英語Maotianshan Shales頁岩。澂江化石地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共涵蓋16個門類、200餘個物種化石。同時由於化石埋藏地質條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體化石,而且保存了非常罕見的清晰生物軟體印痕化石。它的特點是動物體內沒有礦物質的軟組織部份保存得非常好,例如表皮纖毛眼睛消化道口腔神經等。其中,豐嬌昆明魚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在5億3千萬年前寒武紀的地層被發現,似乎有著由軟骨構造的頭顱骨骨骼

澂江生物群發現於1984年,並於2012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1]。比加拿大伯吉斯動物群(年代約5.05億年)豐富,而且年代方面更早一千萬年。

澂江生物群提供了寒武紀海洋生物的記錄,從而為科學家們研究5.3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重要的地球生物演化時期提供了研究載體。澂江生物群也成為了驟變說等對達爾文線性進化論挑戰理論的證據之一[2]

調查保護歷史[編輯]

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在澂江縣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向人類揭示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3]

1997年5月,雲南省政府將帽天山及其周邊18平方公里的範圍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澂江動物化石群保護區被批准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4]

生物[編輯]

圖片[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Document - Chengjiang Fossil Site (Chin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英語). 
  2. ^ 錢迎倩, 王亞輝, 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 生物學.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生物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ISBN 9787533436469. 
  3. ^ 侯先光. "云南澄江早寒武世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 Early Cambrian large bivalved arthropods from Chengjiang, eastern Yunnan. 古生物學報. 1987, 26 (3): pp.286–298, pls. 1–6. 
  4. ^ 玉溪市林業和草原局. 关于云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勘界立标成果的公示. 玉溪市人民政府. 2022-08-01 [2022-12-30]. 

外部連結[編輯]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