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技法

古今中外,油画最基本的技法有三:

一是北欧尼德兰画派,以扬·凡·艾克为代表的透明薄涂画法;

二是南欧意大利画派以威尼斯提香为代表的不透明厚涂画法;

三是以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为代表的融合南北技法暗部透明薄涂、亮部不透明厚涂的折衷画法。

17世纪以后的画家,虽具有各自风格和独特技法,但都没有脱离开这三种基本的传统油画技法。

从欧洲油画发展史的角度看,油画是从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到了15世纪,由杨凡代克兄弟完成了以胶为介质向油为介质的转换。由于材料技法上的革新,使油画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作品在深入性和完善性上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因此,在15世纪的杨·凡·艾克兄弟为代表的尼德兰画派,是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到了17世纪(清康熙前后阶段),经过几代艺术家们的不断的完善,使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即由多层次的罩染法逐步发展成为直接画法和综合型的表现方法,大大地丰富了油画的表现语言与技巧,使其日臻完善。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

传统油画主要技法有:

1、透明薄涂画法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透明薄涂画法包括:

(1)透明色重显。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在照片肖像制作时,儿童及女性的肖像绘制多采用此技法以表现晶莹透明的肌肤色调)

(2)薄底透明罩色。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3)厚底透明罩色。指在底画厚涂平滑的表面及底画厚涂凹凸的表面上罩透明色。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待未干时扫平,干后罩透明色。此法多用于古典风油画。例如肌肤受光部分多用厚涂颜料,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笔触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着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2、不透明覆色法

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这个时期的油画其技法与今天我们所习惯运用的“直接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以坦培拉或其他颜料完成对象的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进行多层透明罩染的混合技巧,也称作油画的“间接画法”。此后欧洲油画三百年间的发展,经历百家,画派林立,如意大利的卡拉瓦乔(1573-1610)、荷兰的伦勃朗(1607-1669)和维米尔(1632-1675)、弗兰德斯的鲁本斯(1577-1640)和凡·代克(1599-1641)、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1599-1660)、法国的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古典绘画大师,都属于这一技法范畴。

技法与材料

油画技巧及介绍

挫是用油画笔的根部落笔着色的方法,按下笔后稍作挫动然后提起,如书法的逆锋行笔,苍劲结实。笔尖与笔根蘸取颜色的差异、按笔的轻重方向不同能产生多种变化和趣味。

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也可处理原先太强的笔触或色彩,使其减弱。

揉是指把画面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操合的方法,颜色操合后产生自然的混合变化,获得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及明暗对比,并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线

线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油画勾线一般用软毫的尖头绪,但在不同的风格中,圆头、校形和旧的扁笔也可勾画出类似书强中锋般的浑厚线条。东西方绘画开始时都是用线造型的,在早期油画中通常都以精确严谨的线条轮廓起稿,坦泼拉技法中排线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画到后来才演变为以明暗和体首为主,但尽管如此,油画中线的因素也从未消失过。纤细、豪放、工整或随意不拘以及反复交错叠压的各种线条运用,使油画语言更为丰富,不同形体边线的处理更是十分重要。东方绘画的用线也影响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如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米罗和克利等都是用线的高手。

扫常用来衔接两个邻接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以干净的扇形笔轻轻扫掠就可达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层色上用笔将另一种颜色扫上去来产生上下交错、松动而不腻死的色彩效果。

指用硬的猪鬃画笔蘸色后以笔的头部垂直地将颜料跺在画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时候才应用。

拉是指油画中有时需要画出坚挺的线条和物体边缘如画锋利即剑或玻璃的侧面等,这时可用画刀调准颜色后用刀刃一侧将颜色在画面上拉出色线或色面,画刀画出的形体坚实肯定,是画笔或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

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湿的颜色层上轻轻向下压后提起,颜色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画特殊质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砌的方法是用刀代替画笔,像泥瓦匠用泥刀环泥灰那样将颜色砌到画布上去,直接留下刀痕。用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厚薄层次变化,刀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用刀的方向不同也会产生丰富的对比。用画刀调取不同的颜色不作过多调合,任其在画面上自然地混合能产生微妙的色彩关系。起伏过大的色层也可用砌的方法将其砌平。砌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就会有很强的塑造感

划指用画刀的刀锋在未干的颜色上刻画出阴线条和形有时可露出底层色来。不同的画刀能产生深浅粗细不同的变与画笔的笔触及画刀利的技法产生的色面形成点、线、面的对起伏的肌理变化。

点——众法自点始,一切笔法均出发于点。早在古典坦培拉技法中,点画法就是一种表现层次的重要技法。在维米尔的作品中也使用了点的笔触来表现光的闪烁和物体质地。印象派时点彩笔法成了其基本特征之一,但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的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变化和个性。新印象派则走向极端,机械地将点作为其唯一的笔法。现代写实油画中也有沿用以点的疏密来产生明暗层次的,可以造成肯定又不死板的过渡。点的方法在综合性画法中与线条和体面结合可产生丰富的对比,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油画笔又可产生不同的点状笔触,对表现某些物体的质感能起独特的作用。

刮是油画刀的基本用途,刮的方法一般是用刀刃刮去画面上画得不理想的部分,也可用刀刮去不必要的细节或减弱过于强的关系,让显得紧张的画面关系松弛下来。长期作业在一天作业结束时往往需要把本画完的部分颜色用刀刮去以便及时干燥,待第二天接着画。颜色干后也可用画刀或剃须刀把高低不平处刮得平整一些。还可在未干的颜色层上用刀刮,使之露出底色从而显现各种肌理。

如果说点画法和勾画法是形成油画点与线的手段的话,那么涂就是构成油画体决,即面的主要方法。涂的方法有平涂、厚涂和薄涂等,也有把印象派的点彩法称为散涂的。平涂是画大面积色块的主要方法,均匀的平涂也是装饰性油画的常用技法。厚涂则是油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用笔的主要特征之~,可以使颜料产生一定的厚度并留下明显的笔触而形成肌理。用画刀把极厚的颜料刮到或直接将颜料挤到画布上,可称为堆涂。薄徐是用油将颜色稀释后薄薄地涂上画面,可产生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散涂则使用笔显得灵活多变、气韵生动。结合揉扫的涂法也叫做晕涂。

用笔将颜料直接放在画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动称摆,摆也是油画基本的笔法之一。摆的方法常用在油画开始和结束时,以较肯定的颜色和准确的笔触来寻找色彩与形体关系,往往关键处只需几笔就能使画面改观,当然下笔前应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擦——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鼻衄内 。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画油画的详细过程和要注意的事

一幅简单油画花卉绘画详细过程

杰里米·高尔顿的油画作品《白菊花》,底材是一块上了底料的木板,画家将作品一气呵成,没有分成几个阶段,这是大多数油画静物画和风景画中使用的方式。下面来看看杰里米·高尔顿油画《白菊花》绘画步骤示范教程。

2. 画家不太喜欢在纯白的底色上作画,所以他用稀释过的颜料为木板上了一个底色,然后在木板上绘制一个细致的草稿,标示出每朵花之间的关系。

3. 因为花朵基本上是白色的,所以画家选择先涂深色的背景。他把左手搭在画架上,来支撑作画的右手。

4. 画家很仔细地在调色盘上混合颜料,所以调出的颜色中不会有不均匀的条痕存在。图片中展示的颜色是用白色加了一点大红和土黄调成的。

5. 为了确定颜色的准确,画家把蘸了颜料的画笔靠近花瓣进行比较,这是种非常有助于分析颜色的方式(大多数人在绘画时都有一个偏好一总是会凭印象认为对象应该是怎样,而忽略了对象本身的真实存在),同时这个方式也使你能够建立起画面的关键色调。

6. 调好了颜色,为花瓣上色。由于实际上花瓣中完全相同的颜色重复非常少,所以在绘画过程中需不断地调和颜料中各种颜色的混合比例。

7. 在全部的花瓣完成之前,还要先画一些叶子,尤其是它们之中最深的区域。

8. 黄色的花蕊和花盆,在冷色调的画面中增添了一些暖色。在这些颜料中画家混合了一些媒介剂,这个媒介剂是由三分之一的亚麻仁油和三分之二的松节油调和而成。

9.为了确保能将浅碟锐利的边缘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画家在画大面积的桌布之前,先用一支尖头的貂毛笔来刻画盘子的边缘。

10.现在桌布已经完成,画家又用一支貂毛笔来勾勒出那些最重要的叶子的形状(与背景形成对比)。

11. 在这个细节图中可以看到, “白色”花瓣的色彩范围,从微微发黄的白色到粉红色,然后又变成相当深的紫灰色。这些色彩的变化基本上都是由于花瓣受到的光照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12.背景中蓝色和赭石色的小色斑为画面增添了些趣味性,使得背景看起来显得往后退,起初这些小色斑看起来太过鲜艳清晰,在使用了唐克法之后情况就好多了。

13.前景的叶子投影在花盆上,用深色来表现,桌布也做了最后的调整。

完成作品

油画:《白菊花》,画家:杰里米·高尔顿

绘制油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油画干了以后感觉画面灰蒙蒙 只有很厚很纯的地方才有感觉(后来才知道是用松节油从头画到尾的原因….)

这种现象俗称吸油,一种可能是你用的松节油太多,把颜料里的油也一起挥发掉了,所以显得灰。另一种可能是你不是一次完成,第一次画完没等干透就画了第二遍,第二遍画之前也没有用衔接剂。所谓干透,不是表面干就算干,因为亚麻油有这种特性,会先在外表面形成一层膜,但其实没有干,里边还是软的,呈半干,这样的色层上覆盖颜料,油分会很快被半干的底层吸收,于是表层会发污。

二、用刮刀画不知道怎么调颜色…上去的颜色体面感很强 但不理想

刮刀也是一种普通工具,应用面很广。它可以更好地保持颜色的纯度,会在色层上形成一个光滑平面,具有很强装饰效果,现代也有画家专用刮刀画画的,但是如果初学,会比较难控制,因为这种技法偶然性太强,控制好了是趣味,控制不好是灾难。可以用笔和刀结合,如果想用就尽你一切努力去尝试,别怕失败,要积累一定量的经验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三、不知怎么洗笔…基本是用松节油再用报纸 但老是不干净 不仅弄脏画面 还容易弄脏自己 有什么低成本的处理方法

洗笔,得用温水、香皂或洗涤灵。先用报纸把笔上残余颜料尽量擦掉,如果是软笔,就用软布擦。然后准备一小盆温水(60℃以下),把笔浸湿,再蘸一点洗涤灵,一手握笔在另一个手的手心里揉,这样才能把笔靠近根部的油和颜色洗出来,如果只用松节油洗,很快油画笔就会从根部开始变硬,最后变成一根棍。另外如果笔实在太脏,可以考虑用香皂,会更干净一些。笔洗好后要用报纸包起来,按笔头形状包紧,否则下次用之前笔毛会扎开,根本没法用。

四、油画颜料很难干 而且不好画 常常颜色画错了 想盖上去 用猪鬃笔结果把下面颜色混起来了 导致该暗的暗不下去 改亮的亮补起来

你这个问题是因为水粉画多了,养成了粉画的习惯,油画颜料难干正是它的特性之一,很多画家为了让它干的慢还添加罂粟油,就是为了画上层时可以与下层颜色结合。再有油画色层的覆盖主要目的是为了透叠效果,可不是为了改错来的。如果是用色不理想要改,那最好把旧颜料先用刮刀刮掉,尽量干净了再画新的。还有油画多层画法也有干画法湿画法,有的是等底层干透了再画上层,但是一定要做衔接工作(这里就不说了)。

五、第一次画油画时没对调色板做任何处理 导致上面颜色老弄不干净

调色板表面一定要处理,如果买来是油漆好的可以直接用,如果是白茬的,要自己油漆,或用油做抛光(这种最好,但很慢,要三个月做一块)。调色板每天要清理,尽量别挤过多颜料上去,最好一天用完,用完后先用刮刀把剩余颜料刮干净,再用软抹布使劲擦一遍,否则剩颜料很快会干在板子上,形成无法清除的污渍。假如已经造成这种局面了,就建议赶紧换一块,脏调色板让人一起床就没胃口画画。

六、 不熟悉油画颜料性质..按水粉的调色方法 反而很多效果画不出来…

真要想画好,多看好的原作和多接触有经验的画家是最好的,但是国内好的原作很少,技法纯正地道的画家也不多,可谓条件艰苦,只能勉力而为之了。经验要慢慢积累,可以看点书,比较经典的是杨红太编译的《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这里边把油画的方方面面都介绍到了,原作者是德国的材料学专家,比较权威,但是也不能迷信,因为此书原作者一来是学者,二来也已经是一两个世纪以前的古人了,所以有些内容并不确,可以参考,但不必死扣,更没必要照着书本一页一页做实验。其它的技法书更是如此,很多书印刷精良,彩页丰富,很容易让人产生权威的错觉,但是如果你迷信了,肯定吃亏。国内近年来也有些研究材料的人在写书,但是参考价值更小,因为油画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没有深厚的技法传统,整个技法体系半是舶来半是自创,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地道,有点山寨……

要避免吸油情况发生的话,有两个办法,一种是画得尽量薄,底层用松节油调色,争取一宿干透,上边的色层尽量不要改来改去,如果是厚的地方要做干覆盖,要给它几天休息的时间再接着画。油画还有个技法传统,就是暗部薄,亮部厚,越重的颜色越透明,古典画里很明显,印象派因为把暗部都提亮了,所以有时到处都很厚,但是在你对风格和技法有系统掌握前,尽量按传统办法画,这种方法要加以发展变化很容易,印象派也是古典技法发展过来的,那些画家学画的时候也是学的传统技法。可如果一开始就走偏了,往往越走越窄。

来源:豆瓣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6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