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覆灭

(一)
1928年5月,国民党北伐军抵北京,老同盟会员章太炎说:“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党治国者,皆背叛民国之贼。”(《致李根源书》)。章至此以“民国遗老”自居。

章继而大骂:“党治主义,民不聊生主义。今日中国民不堪命,蒋介石,冯玉祥尚非最大罪魁,祸首实属孙中山”,“袁世凯个人要做皇帝,他们是一党要做皇帝,这就是叛国。”(《章太炎先生年谱》)结果遭到通缉。

章太炎没说错,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中华民国随着国民党北伐成功就完结了。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虽然名称依旧,实际是以灭掉的前一个中华民国建立的。其体制已与前一个民国大相径庭。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从1912年至1928年,历时17年。那个时期的民主程度虽比不上今天的台湾,但却是20世纪中国最民主的时期。

1912年底和1913年初,中国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议员选举。中华民国参众两院议员的选举和国会的正式成立。 1913年10月6日,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以后的历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总统都是选举产生的。 

  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是民主共和国的重要标志,北京政府时期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自由政党、责任内阁、宪法等大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那时的政府已经基本实现一个“有限政府”,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度大大放松,高校、报馆、社团、工商业等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社会。

人民可以自由办报馆、开评论杂志、组建自由社团。所有的新思想在中国都可自由传播、自由碰撞。

随着国民党北伐的成功,中华民国与普世民主接轨的步伐被迫终止了。

(二)

       三民主义,按通行的解释,是民族,民权,民生。字眼很美好,但我们应该透过字眼,追问这些字眼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孙中山自己如何诠释,定义这些字眼的:

“俄国革命发生於六年之前,现在已经完全成功。就是三民主义在俄国已经完全达到目的。”(《救国救民之责任在革命军》)

“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打破旧思想要用三民主义》)

“俄国革命所以成功,我国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对邓泽如、林直勉等呈文的批示》)

“故俄国六年前之奋斗,均为民族主义的奋斗。当时我们尚不知道其为民族主义奋斗,今回顾起来,的确如此!故现在俄国对於赞成民族主义诸国,皆引为同调。常对波斯、阿富汗、土耳其诸国,劝其不可放弃民族主义。其最初之共产主义,亦由六年间之经验,渐与民生主义相暗合。可见俄之革命,事实上实是三民主义。”(《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

  孙中山自己有言:“吾党与他们(俄国)所主张皆是三民主义,主义既是相同,但吾党尚未有良好方法,所以仍迟迟不能成功。他们气魄厚,学问深,故能想出良好方法。吾等想革命成功,一定要学他······所以我请鲍君(鲍罗廷)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的思路其实是这样的:苏联的那一套,就是我的三民主义;为什么我的三民主义在苏联实现了,而在中国没有实现呢?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布尔什维克那样的一党制,所以列宁先于我实现了我的三民主义;因此,我如果引进了一党制,中国也会变成苏联那样的三民主义国家,苏联就是我的三民主义的实例。

(三)

     1924─1925年间,孙中山接纳了苏俄金钱上与军事上的全力援助(以出卖外蒙为代价),进而赤化了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当时,陈炯明的粤军,也称为联治军,在作战能力上是没法与受苏俄训练,苏俄装备与苏俄督率的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相比的。1925年,粤军在东江两战役中被击败了。

  陈炯明后流亡到香港,一面组建致公党,一面写作《中国统一刍议》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批判一党制的先驱:

  批判一党专政:“夫一党专政,实与民主政治,根本不能相容,前已言之。稍有民治思想,决不涉此妄念。若震惊苏俄专政之成功,则历代帝王之专政,何尝非绝大成功,今必欲尤而效之。”

  批判党外无党:“党外无党,则党之名不立,何有于外?此种蛮横思想,并政党之为何物,亦不知之。盖政党者所以集合同方向之民意,而为有组织之表现,活动于宪政之下者也。无论何国皆有三种方向的民意:一为保守的;一为革新的;一为最新的。散在各方面,不能为有效之活动,故必赖政党以结合之。集中一方向,分疆殊帜,各以其政策为有组织之表现,使一国宪政之运用,一张一弛,皆得多数民意,而为统治之基础是也。”

  铲除任何专政:“而根本救国之图,非合五族四万万人之力量,缔造新国,铲除任何专政,实行民主政治·····须取销党治,恢复民国,遵奉临时约法,回复五色国徽,以表示再造五族共和的大决心。”

  批判一党独尊:“如谓国民党为革命党,自与普通政党不同,是亦不然。即以革命党论,亦无一党独尊之必要。盖革命目的,原非排斥异己,独霸一时。如有异党之为革命,或非革命,而其行动不为本党之破坏者,何妨并行而不悖。”

  批判党化教育:“至于党化,已属不通。党化教育,更属荒谬绝伦。盖党者不过团体之谓,绝无神妙之说。即凡主义政纲,亦以适应一时之要求,而非为化民成俗之妙用·····国民党何故违背真理,以一党之信仰,作宗教式之宣传,尚为未足,并此教育独立之机关,亦必入寇而摧残之,是亦何为者!”

孙中山和苏俄代表鲍罗廷

(四)

     1922年8月,苏俄代表越飞以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来华担任全权大使,肩负两个方向的使命:在北方,与吴佩孚控制的北洋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实际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中东路和蒙古问题;如果北方受挫,就在南方“帮助”孙中山的国民党。

  结果吴佩孚在中东路问题和外蒙古问题上毫不松口。越飞在北京半年,工作毫无进展。于是他重点转向孙中山。

  1927年,梁启超在书信中指出:“民国十二三年间,国民党已经到日落西山的境遇,孙文(孙中山)东和这个军阀勾结,西和那个军阀勾结——如段祺瑞、张作霖等——依然是不能发展。适值俄人在波兰、土耳其连次失败,决定“西守东进”方针,倾全力以谋中国,看着这垂死的国民党,大可利用,于是拿八十万块钱和一大票军火做钓饵,那不择手段的孙文,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竟甘心引狼入室。”(《梁启超文集·与令娴女士等书》。1927年5月5日)

  苏俄方面认定,欲永远霸占中国的唐努乌梁海以及外蒙古,跟吴佩孚等北洋政府打交道是没有指望的,只能搞垮这个坚决不肯让步的政府。

  你肯卖国吗?你如果肯卖国,我们俄国人就援助你,使你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1925年,孙中山死了。但那个用出卖外蒙古换得军火的北伐计划继续运行。

  1925年9月23、28日,俄共(布)中央确定送给冯玉祥部国民一军价值3,486,596卢布的军火,飞机10架;国民二军价值701,789卢布军火,飞机10架;国民三军3,082,795卢布的军火;另调拨价值741,000卢布的毒气弹(!)供冯调拨使用。(《吴廷康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

  1926年4月,辛亥革命元老章太炎与一些士绅在上海组织了“反赤救国大联合会”。章在通电中说:“赤祸日炽,汉奸公行。以改革经济为虚名,而招致外患为事实。”

  “反赤之声,洋洋溢耳。人心未死,公道渐昌。吾国一线生机,端赖有此。”

    “以反对赤化,保障国权,实行民治为宗旨。”(《章太炎先生年谱》)

    1926年12月6日,张作霖发表宣言:“吾人不爱身家则以,若爱身家则非灭绝赤化不可。”

        “冯玉祥,蒋中正等,勾结外援,侵略祖国,是石敬瑭何异?”(《张作霖宣言》)

   1928年 6月2日,张作霖(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元首)声言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许,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被炸身亡。这就是不肯卖国的下场!

(五)

       1927年4月,赤化阵营却发生了分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方面叫清党分共。其实,赤化阵营发生分裂也很正常。一党制毕竟是一党制,二个党合作推行一党制,本身就是矛盾,结果自然是赤化阵营先分裂,后内战,必须一个吃掉另一个。只不过是谁先下手,谁最后吃掉谁的问题。

  当时的梁启超不仅目睹了赤化阵营发生分裂的一幕,还在书信中为赤化阵营发生分裂后的最终结果做了一个预言: “最后的胜利,只怕还是共党。”(《梁启超文集·与令娴女士等书》。1927年5月5日)

         后人来看这个预言,确实感到神奇。 1927年,梁启超就指出:“一党Dictatoral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梁启超给孩子们书》)

北伐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伐打的幌子是国家统一,但它却开启了远甚于北洋时期的战祸。

台湾史学家张朋园回顾这段历史时感慨道:“国民党北伐打到哪里,就取消那里自清末以来产生的咨议局、省议会成员。比如国民党北伐打到杭州,就解散省议会,把议会场所当作省党部。退化得太厉害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蒋介石虽然能够认清苏俄危害,与之决裂,但“以俄为师”的党国体制却保留下来。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国旗是五色旗。之后,出现一个伪民国,它的国旗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章太炎,陈炯明等相当一大批辛亥志士极端抵制党旗做国旗,死都不肯以党旗葬。国民党的民国,党国一家,训政代替宪政,党治代替民治。现在看来,它的“党化公务人员”,“党化司法”,“党化军队”,“党化教育”,所谓的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十年建设,抗日战争等等,好像都是为以后那个更强势的政党做各种铺垫,为迎接中国共产党1949接管政权铺平道路。

  面对蒋介石的清党,共党方面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百色起义等一系列起义进行反击。赤化阵营的内战以1927年至1937年为第一阶段,史称十年内战。 一党制毕竟是一党制,二个党合作推行一党制,本身就是矛盾,必然分裂,内战,必须一个吃掉另一个。

  在国民党军内部, 1930年 3月14日,原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57人,通电拥阎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出兵讨蒋。4 月 1日,阎、冯、李在驻地分别宣誓就职。阎在就职通电中,揭露蒋将国民党变为“一人之化身,专制独裁,为所欲为”,致使“党不党,政不政,国不国,民不聊生”,“犹复迫我以武力,助其铲除异己”,说自己不得已“应军民之请求”。国民政府则于4月5日下令免去阎锡山本兼各职并通令缉捕,国民党中常会亦决定永远开除阎锡山的党籍。剑拔弩张,在津浦、陇海、平汉线上双方陈兵百万的中原大战随之全面展开。结果阎锡山方面失败。

        1946年至1949年是赤化阵营内战的第二阶段,史称三年内战。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点不是在三年内战时,而是在北伐战争时。北伐战争时,是赤化阵营与反赤化阵营的交锋。反赤化阵营失败了,中华民国覆灭了!之后就是“以苏俄为师”同一阵营两派的内战了。

      1980年代后,辛亥革命后的那个民国的精神才在台湾得以复兴广大。

上一篇:日军侵华期间八大恶贯满盈的师团长

下一篇:前尘往事:沙皇一家的惨死与清室优待条例

相关新闻
辛亥革命,那些没有被写进历史书中的故事关东军战败投降时,苏联俘虏了1万多年轻女兵张学良被软禁后,20万东北军为何没有一人来营救?中原大战后各大军阀派系的部队番号及实力情况民国百科:中华民国成立李宗仁的桂系屡次反蒋,老蒋为何不除掉他们被台湾当局撤销记载的一段国共内战史前尘往事:宋教仁被刺案发生之后发生了什么民国百科:陕甘宁边区陈独秀的女儿60岁偷渡香港,警察都看呆了
评论列表(2条)

匿名 2021年6月13日 上午8:56
👍🌷同意文中观点。赤化之祸,起自孙大炮。



匿名 2021年6月13日 上午10:51
[强][玫瑰][握手]这是谁写的?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国家的传承要有合法性,这个合法性要么来自传统的前朝的让渡,就像满清的退位诏书把公权力让渡给中华民国一样;要么就是民选,主权在民,国民完全自由选举公投出一个国家的诞生。在苏俄的支持和教唆下的北伐完全是非法的叛乱活动。并不因北伐成功和他们的宣传而改变其非法的性质。我也同样认为直到蒋经国台湾民主化之后,中华民国才恢复合法性。

來源:民國網

https://www.minguowang.com/past/ws-csk/9173/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6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