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大帝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圣诞日农历四月十八日。紫微又叫紫微垣、紫宫、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星是位于上天的最中间永远不动,位置最高的星,故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因此对他极为尊崇。紫微大帝执掌天经地纬,以率诸星斗曜辰,节制鬼神并雷霆。《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曰:“昔北极紫微玉虚帝君,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按《老子犹龙经》云:“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统领北极四圣部众、七政四余、日宫月府两曜星君、五曜星君;北斗七元、左辅右弼、三台星君,南斗六司,中斗三真二使,十二本命星君,云天二十八宿,六十甲子太岁星君、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圣,魁罡星君,羊擎斗中神煞,普天星斗,河汉群真。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灵宝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地位仅次于“三清”,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黄地祗。四御之首为玉皇大帝,其次为北极紫微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
“天皇大帝”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又称“勾陈大帝”,圣诞日农历二月初一,是斗姆元君的长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奉玉皇上帝敕命,执掌天地人三才,主管人世间的众生,与一切兵戎、战争之事,故亦是武神。《晋书·天文志》:“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我国古代星辰崇拜,《上清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转。”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星经》称:“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将军,又主三公。”所以后人又以勾陈为后宫。
后土皇地祇,又称厚土娘娘,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滋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圣诞为农历三月十八。相传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后土在道教体系神话中被列为四御/六御之一,与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她是一位女神,被人们称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称为天公。在为她建立的神庙里,人们把她塑造成一位端庄的女性,一般民众称她为后土娘娘。人们相信,该神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
在称呼上,女娲娘娘与后土娘娘同为“大地之母”,两者却概念不同。女娲娘娘是中华历史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传说创造万物故称为“大地之母”;而后土娘娘代表大地,又因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化,天生而地养,所以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故后土娘娘亦是“大地之母”。
紫微北极大帝在全国许多地区供奉,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极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微垣内。《上清灵宝大法》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故天得以动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来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紫微星就是北极星,也是小熊座的主星。北斗七星则围绕着它四季旋转。如果把天比作一个漏斗,那紫微星则是这个漏斗的顶尖,这种象“被群星围绕的紫微星”的人称作紫微下凡的命,但是被围绕的范围有大有小,生在家为一家之主,生在国为一国之主。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后汉书》卷四十八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后来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道教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它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上》谓:“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后最尊者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颖达《书·说命中》疏:“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道经中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玉枢经》又曰:“斗中复有尊帝二星,大如车轮,若人见之,留形住世,长生神仙。”
由此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四川大足等地,还可见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徽大帝的神诞日相传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星主宝诰》:“至心皈命礼!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法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旋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汉代淮南王刘安《淮南子》认为:“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微)者,太一之居。”说明“太微垣”、“紫宫(微)垣”就是“太一”的宫庭。“紫薇垣”作为太一的宫室,自然居住着“太一”。“太一”为上古时期黄河中下游的人类始祖,升仙后为天上的最高神祗,也是东夷先祖崇拜的天神,又称“东皇太一”。太一是神名,也写作“泰一”。唐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史记索隐》记载:“……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认为:“天神贵者太一”。《史记·天官书》还认为:“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对此,唐代学者张守节《史记正义》解释说:“泰一,天帝之别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作为“紫薇垣”宫室中的北极神,其名也称“天一”、“太一”、“泰一”、“紫薇”等。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郊祀志》认为:“天神贵者太一。”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石申《星经》认为:“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庄子·天地篇》认为:“主之以太一”。唐朝初期著名道士成玄英注释说:“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也注释说:“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皇”是最尊贵神的通称,“太一”被楚人认作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神,又称“太阳神”、“东君”、“东皇太一”、“天君”、“天帝”、“昊天上帝”、“北极星神”、“上古最高天神”等。战国楚国辞赋家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记载:“吉日兮辰良,吉祥日子好时光,穆将愉兮上皇。恭恭敬敬祭上皇。……尊贵的神灵快乐无烦恼永健康”。其中“上皇”,即“天皇”、“天帝”、“太一”。由此表达了楚人对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即升仙后“天皇”、“天帝”的尊奉和祭祀之意。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高唐赋》认为:“醮诸神,礼太一”。战国楚墓竹简中最高的天神也为“太(一)”。这说明楚国人是认可“太一”为自己先祖和崇拜天神的。其实,东夷、西戎、北狄与华夏、南蛮(楚)一样,也将“太一”作为自己的先祖和崇拜的天神,只是名称有所区别。可见,天帝“太一”是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民族的共同始祖,说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最早都是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迁徙而出华夏原始先民。
“太一”,在紫薇垣中也称“太极星”,“紫微星”,也寓意着“三皇”,代表着华夏人文历史的开始。古人认为,“太一”到达宫廷要踩上“三台”天阶。天阶又称“泰(台)阶”,是星座的名称,也称“三台”,即“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天帝宫庭前的阶梯,故称此名。“三台”是地上皇帝宫室昆仑山的象形,所以“昆仑山”也称“三层台”、“太一山”等。
对此,古人也多有解释。据汉代史学家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颜师古注解说:“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此,地上三皇五帝居住的“昆仑山”也与天上“紫微宫”一样,被称“太极山”、“泰山”、“泰一山”、“太室山”等等。由于轩辕黄帝也居住在“昆仑山”、“三层台”,所以,也称黄帝帝都轩辕楼(丘)为“黄帝宫室”、“(九)黄之台”、“九天之台”、“九成之台”等等。
古人还认为,“太一”之“一”,大写作“壹”,为“元”、“始”之意,是阴阳“两仪”形成之前的“太极”状态。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认为:“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汉代淮南王刘安《淮南子·诠言》记载:“一也者,万物之本也”。上古皇室档案汇编《尚书·君奭》也记载:“故一人有事于四方”。因此,古人将“太壹”视为天皇、天帝,是主导宇宙世界的象征,把他们的意志视作“天命”,视作“天道”的主宰。
道家预言中,有关于“紫薇圣人”的传说,如《武侯百年乩》预言:“偃武修文日月高,三教圣人同住世。此人原是紫微星,定国安民功德盛。执中守一定乾坤,巍巍荡荡希尧舜。”诸葛亮的《马前课》预言了从魏晋一直到现在的十几个朝代,第十二课预言了紫薇圣人,上中“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当来之象也灾难当头之极,其时圣人出现救苦救难故,预言紫薇圣人,拯患救难,开创历史新纪元,后两句“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有物极必反之意。
唐朝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第四十四象,谶曰:“日月丽天,群阴慑服,百灵来朝,双羽四足”,颂曰:“而今中国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第四十七象,谶曰:“偃武修文,紫薇星明,匹夫有责,一言为君”,颂曰:“无王无帝定乾坤,来自田间第一人,好把旧书多读到,义言一出见英明。”
明朝《刘伯温烧饼歌》预言紫薇圣人:“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左中兴帝右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周流天下贤良辅,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八面夷人进贡临”。亦有明代刘伯温国师与明太祖朱元章对话记录,数百年来在佛教中秘密流传,后传至吉林省农安寺庙中,又辗转传出。
帝曰:“末后道何人传?”温曰:“有诗为证:不相僧来不相道,头戴四两羊绒帽,真佛不在寺院内,他掌弥勒元头教。”帝曰:“弥勒降凡在哪里?”温曰:“听臣道来:未来教主临下凡,不落宰府共官员,不在皇宫为太子,不在僧门与道院,降在寒门草堂内,燕南赵北把金散。”
传说香格里拉是时轮金刚王佛的净土,就在南瞻布洲北方上空之北极星上。在那里有《时轮金刚经》里讲述的最殊胜的两个坛城(佛,菩萨和净土生命居住的地方),以及她的二十五个国王和臣民。香巴拉王朝保持着释迦牟尼佛最完整的教义和修法,受本师释迦佛所托负,将于佛灭之后三千年,人类最需要佛法的时侯,将最完整的佛法普存在地球,并解救心灵黑暗及纯以物欲为中心的我们这世界的人类及其他众生。在第二十五世国王的时候(2327年),香巴拉王朝就会公开佛法普存在我们这个地球之上,那个时候,大约是2600年之后,可能整个空间都为香巴拉王朝所统治,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将会再度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