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古都佛骨舍利探秘

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阿育王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阿育王为弘佛法,将佛舍利分送世界各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继续阅读…

太子灵踪塔传奇

汶上,古称中都,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塔,因宝相寺而得名宝相寺塔,又名太子灵踪塔。宝相寺初建于北魏,唐名昭空寺,宋改宝相寺。此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112年),塔高45.5米,为砖砌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砌有佛龛。[……]

继续阅读…

妙玉的宗教背景

《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十二曲中的【世难容】又这样唱: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继续阅读…

丝路宗教交融:入华景教对摩尼教的吸取与借鉴

摘要:景教亦即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中国传播福音时每每因循其情而开方便之门,大量援引摩尼教术语、概念及其思想。景教名称“景”的用法,当取法摩尼教之光明的崇拜;景教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三常”,有可能指明界或“慈父明子净法风”等,亦为摩尼教首创之概念;景教信徒常采用的“舟船”譬喻亦借鉴于摩尼教。《圣经》所涉[……]

继续阅读…

诺斯底主义的来源和摩尼教

诺斯底(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 也称为唯灵主义、或称灵知派和灵智派)的“诺斯底”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知识”,诺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运动及团体中的同一信念,这信念可能源自于史前时代,但却于公元的首数个世纪活跃于地中海周围与伸延至中亚地区。了解这个核心信念的钥匙就是要透过拥有“灵知”(Gno[……]

继续阅读…

天启之石:景教碑

(一)石破天惊

景教碑,高大俊美,在一个叫“天启”的年代,破土而出。

天启之石,启示着一个石破天惊的信息——基督救恩以及在唐代中国的传播。

这块石头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

出土始末

明熹宗天启五年,即公元1625年,利玛窦死后15年,景教碑破土而出。据各方记载,在[……]

继续阅读…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译文、原文、英文

“把这篇文字设法译出来并不难,实际上也有人译过,可是要译得正确和准确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这篇碑文是如此古雅、崇高而深邃,在中国也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来信》捷克耶稣会士严嘉乐神父1734年7月23日

《大秦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