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能量是推动小说情节的贯穿线

以前听《老子》选修课,总觉得老师讲的不好,有次讲到清静为天下正,我很幼稚的反驳说,但欲望才是推动人发展的动力啊!

现在想想,可能当初也不是那么幼稚,清净无为也是一种欲望啊!

其实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对欲望或目标的一个优先级排序,这构成了一个现实人生或电影剧本的推演。

这种欲望的形式,有表现在显性的自觉欲望,也有表现在隐性的潜在欲望。

按照麦基在《故事》里的说法,主角在剧本当中表现出的欲望能量,形成故事的贯穿线或超级目标,这又叫故事脊椎。

剧本是这样,现实人生也是这样。只是有人能洞察到自己人生的主导欲望和超级目标,但更多的人对此是模糊的。

每一种人生都是有目的的,不存在没有目的的人生。

剧本就是要揭示出主角在实现它的超级目标过程当中欲望与现实和周围环境的冲突,冲突越激烈,戏剧效果越强,冲突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事件。

麦基列举了《猎爱的人》这个剧本,主角乔纳森30年如一日追寻梦中情人,当他找到一个彻头彻尾爱上他的女人之后,再挑逗羞辱她,把她扔出自己的生活。他以为他在追求一个完美的女人,其实,反映出了他羞辱摧残女性的潜意识,这个才是他在剧中最强烈的欲望和推动情节演进的脊椎。

而在《末代皇帝》中,则是一个人反复在寻找”我是谁?”

他做不了皇帝,做不了学者,也做不了花花公子,想做个政治家,还沦为了傀儡,最后,共产党给他安排了一个身份——花匠。

《霸王别姬》则讲述了程蝶衣50年在生活中寻求真实的自我,他本心是一个男子汉,但在舞台上被逼承认自己是一个女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不管是在生活还是政治上,他痛恨所有谎言,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不说谎就不能活的社会,他终于意识到,说真话是不可能的,于是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剧本或人生都是由这样或潜或显的欲望在推动。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但真正要写一个好剧本,不但要具有对人生的洞察力,也要有组织讲解故事的能力。

故事有不同的结构,有的是经典结构,有的是小众的反情节结构。

经典结构有单一的时间线,明确的因果关系,推动情节发展的冲突和激励事件,有闭合式的结局。这也是被广为接受的电影剧本形式。

反情节结构打破了经典结构,往往由时空倒错,没有动机的事件,不相关的片段组成,最后再给一个开放式结尾。

小说也有同样的表达形式,比如《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平凡的世界》就是经典结构,《追忆似水年华》则有反情节结构。

经典结构更像是理性主义,而非经典结构或说反情节结构,则有非理性主义的荒诞。

今天再看一部电影,如果是纯经典结构,就显得太老套了,经典结构加入一些荒诞成分,可能会更吸引人。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6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