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有灵,美物抵心——狂人王澍和他的作品

王澍自称是一个“体制外的建筑师”,所以将工作室命名为“业余工作室”。

“我们传统的文化被彻底地摧毁了,比如说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丢失掉的。对自己的那种文化的回忆包括生活的真实是丢失掉的。等丢失掉这些东西之后我很忧虑,再过十年,中国的城市里头,大家还能说我是中国人吗?这个城市所有的和中国传统的一切都会彻底的铲平,剩下了几个像文物一样的保护点,剩下的东西放在博物馆里。”

“说一句比较激进的话,我对中国的城市现状也是完全绝望的,这个根本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不意味着好的生活,环境能变成如此恶劣的状态,而且接下来越走越危险,我们都可以预见得到,这个城市会出什么问题。学者就是要领先社会做一些研究,想一些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提前看到这些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者做一些样板示范,我觉得我们就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而且光说空话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王澍

建筑学界有个“诺贝尔奖”,叫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个奖,只颁给在世最伟大建筑师。2012年前,没有中国人得过这个奖。2012年,第一个中国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王澍。

“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是一个,我导师算半个。”王澍以狂著称。他批过梁思成,批过市委书记,也因拒绝“按照求”修改论文,而没有拿到硕士学位。他很狂很硬,从不说软话。

但这次,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大拆大建,使城市建筑文化传承没有希望了,仅剩的种子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发芽。”他说。

不守规矩的建筑狂人

“这个人有才华,但是呢,有点个性,是个不守规矩的人。”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这样评价王澍。

建筑狂人

这个王澍,狂到什么水平?读大学时,他学的虽是建筑,但涉猎广泛,无书不看。“教员讲的和我看的一对比,八个字:肤浅幼稚保守陈旧。”那时,王澍喜好把一句话挂嘴边:“没有人可以教我。”

建筑狂人1

“太假。”觉得作业总是画商业效果图。他就带领一帮同学跟教授谈判。谈判的成果是,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成立70年来,第一次开禁,学生的功课,从此可以选择自由表达。

美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在东南大学建筑所读研期间,他更是狂得可以,写了一篇文章,从梁思成一直评到他的导师,把所有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大师,一个个挨着评了一遍。说是评,其实就是批判。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后成了他的硕士论文《死屋手记》。

美院象山校区01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论文答辩时,他把题目《死屋手记》贴满了墙,“不要贴啊,贴了论文通不过。”导师齐康劝他,但王澍不听。评委争论激烈,但还是全票通过了。可论文传到审查委员会手里,他们面子挂不住了,没给王澍颁发学位。

美院象山校区02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没拿到硕士学位的王澍,干脆选择了离开体制。1988年到200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潮时期,在国内建筑师大展拳脚之时,王澍却选择了到杭州隐居。

美院象山校区03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这12年,王澍没建一座房子。但他一直在学习,经常行走乡间,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生活,“我要弄明白每一块瓦是怎么做出来的,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那个时期,中国建筑师脑子里只有快和钱,但王澍一直在思索: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

美院象山校区04

这12年里,王澍结了婚。“认识妻子后,我文人的孤傲被抹平了大半。” 他不再那么反抗体制。2000年,他拿到了同济大学博士学位。“然后我选择了到杭州中国美院任教。”

美院象山校区06

一天,美院院长许江找到王澍。“想请你设计新校区,但预算很低。”王澍对许江说:“这么低的造价,还要求达到国际水准,我都能做到。但有一个要求,彻底自由。”许江承诺了。在新校区建设六年中,许江没提任何要求,只写了3首诗给王澍。

王澍从各地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月的旧砖弃瓦,然后让它们在新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恰如其分的得以新生。这种回收利用,不但造价低廉,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中国风格。

美院象山校区07

象山校区一面世就饱受质疑。建筑师圈评价:这是杭州最难看的建筑。但教员和学生却这么说:“谈不上打动,但我就是愿意久呆。”“这是我见过的最无作息表压力的校园。”“就喜好在这里小酌咖啡、秉烛神游。”

宁波博物馆08

宁波博物馆

2006年,王澍接下宁波博物馆设计工作后。从建筑新区拆掉的30个村庄里,回收了40多种600多万块废砖旧瓦,然后作为建造博物馆的根本材料。

宁波博物馆09

宁波博物馆负责人对王澍吼怒:“这是城市新中心,用这么脏的材料建博物馆,什么意思?”王澍据理力争,负责人摔门而去。随后又是多次争吵,但王澍都坚持了下来。“新材料建成的房子是没有回忆的,但我的这个房子是有回忆的。它代表着真正的人类生活的历史。”

宁波博物馆10

宁波博物馆

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原定每天3000人参观,却持续3个月人数破万。有人指着墙壁说,“那块砖特别像我们家原来那院墙上的。”这一块块老砖打动着旅客,而旅客不经意的话也打动着王澍。

宋御街11

杭州南宋御街

2009年,“南宋御街”筹办重建。杭州市当局找王澍来设计。在市政府开会,有官员问他:“这条街就是一堆破烂,王老师准备怎么改?”王澍生气了,对着市委书记说:“过去20年杭州市中心的建设,才是整个一堆大破烂。恰恰是这条街看上去破,但还保持着一个美好城市的影子。”

宋御街12

杭州南宋御街

他去上厕所,几个官员跟着他进去,说:“王老师,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市委书记说话,你是第一个。”

宋御街13

宋御街14

现在的南宋御街已成为杭州闻名景点。重建后,保留了宋元、明清和民国建筑,中西方的建筑在这里浑然一体。对于杭州来说,碰到王澍,是这座城市的幸运。

王澍这个非主流设计师,终于以他的“另类”开始绽放光芒。2011年,他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建筑学界大奖。2012年,他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古村16

拿普利兹克奖后,大家盯着王澍,看他又会做出什么大手笔。没想到他却一头扎进了浙江农村。“城市大拆大建,使建筑文化的传承没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发芽。”

古村17

王澍的新农村作品“浙江一些古村落里,有一批具有很高建筑水平的江南民居,但城市建造风气已经进入乡村,农民都向往高楼洋房,这些民居难逃被拆的命运。老房子就是活着的历史,历史都没了,还有什么根基?”所以,王澍想把这些民居保存下来。

古村18

刚巧,富阳市当局想请王澍,设计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从不等闲接项目的王澍一口承诺下来,条件只有一个:“让我做洞桥镇文村、大溪村乡村规划。”

古村20

古村19

农居房改造,被喻为建筑界最大难题。因为一个屋檐,都可能招来村民抵触。从不低头的王澍,为了保存下古民居,终于低下了头,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厨房和厕所空间要大。”“要有柴灶、农具室。”“还要能开进私家车,想要地下室。”

“村民一旦有意见,我立马就改。”王澍说。

古村22
古村23王澍一边倾听意见,一边又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说服村民使用杭灰石、黄黏土和楠竹,最后他设计了8种房型供村民选择。“既漂亮,又实用。”

村民们都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古村24

古村25在王澍策动下,

14幢“新民居”在文村诞生了。

令王澍万万没想到的是,

文村很快就火得一塌糊涂。

元代黄公望有幅名画叫《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画出了富春江两岸的诗意生活。

而王澍打造的文村新居,

则被喻为是“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古村21

古村26

一批批城里人不辞千里来到这里,就为享受一下这个“富春山居新民宿”。而更令王澍高兴的是,文村人也重新考虑古村的将来。不单将水泥路还原成了青石板,还恢复了古民居的水利枢纽。

古村28

古村27

文村这14幢民居,对王澍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我打算花10年时间,根据各地不同建筑风格,打造七八个风格迥异的民居样本。就像文村这样,既有浙江味道,也有中国建筑的特点,还有推广价值,能传下去。”王澍一挥手,眼里一片晶亮。

王澎15

来源:网易订阅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7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