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祖,罔知姓氏,以白衣谒可。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曰:“将罪来,与汝忏!”祖良久,曰:“觅罪了不可得。”曰:“与汝忏罪竟。”执侍二载,可付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偈已,复示般若,谶曰:“汝今得法,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所谓‘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及后周果婴沙汰。祖往来司空山,居无常处。时有道信者承法,乃入罗浮,为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树下立化,玄宗谥鉴智禅师。

僧璨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自幼天资聪颖,性情内敛,少时皈依三宝,学法修道,以居士身四处寻访圣迹,不着世名。四十岁时,于安徽省岳西县司空山,得遇从北方过来避难的二祖。当时正值北周武帝灭佛期间。

三祖僧璨、身患风湿病、四肢关节疼痛严重、礼拜二祖时、便向祖师求得忏悔。对二祖说:弟子身缠风湿疾病、关节疼痛难忍、自知自己罪障深重、请和尚为我忏悔罪障。

二祖看看僧璨、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何方来。

三祖回答道:自性本空、何来名字、法界一体、何来方所。

二祖听后、心生欢喜、知是法器、便回答道:自性本空不含名字、法界一体不含方所、那你就把你的罪障拿来、我替你忏除吧。

三祖沉吟了很久回答道:觅罪了不可得。

二祖笑道:我已经将你的罪障忏除掉了、你的心当得清净、当重归三宝、显相出家、住于僧团。

三祖当下心有所觉、回答道:今天见到和尚、内心顿觉清净开明、已经知道僧相义理、但不知佛相和法相的义理又当如何。

二祖回答道:是心是佛、心外无佛、是心是法、心外无法、僧宝亦然、不离本心、同体而异名。

三祖言下心意豁然、不胜欣喜、回答道:今日始知、一切罪性、当体即空、即不在内、也不在外、不在中间、并没有实体可得、迷乱之时、好像是有、觉照现前、刹那幻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僧亦而。

二祖听了僧璨的回答、非常满意、当即为他剃发、收他为弟子、说道:汝是吾之宝也、宜名僧璨。僧璨禅师因此而得名。

僧璨禅师悟道的当年三月十八日、即前往光福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风疾也渐渐地好了、并侍奉祖师两年多的时间。

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禅师道:菩提达磨远自天竺、以正法眼藏并袈裟信衣、密付与我、我今天将这传承信物、传付与你、你要好好守护往下传承、千万不要让法脉断绝、听吾偈曰: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说完把祖衣交给了僧璨禅师、并叮嘱说: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避国难。

我前世负有宿债、现在是该前往偿还的时候了、你要好好保重身心、以待机缘成熟了、好把祖师的禅法和信衣传下去。二祖付法完毕、即离开司空山、前往邺都酬债。

僧璨大师于是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大肆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韬光养晦、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之间、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道信禅师十二年间一直陪在三祖身边、僧璨经常向道信传授玄微禅理、时机成熟后、僧璨即付与道信衣法。并对他说:昔日慧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今吾得汝、何滞于此、后往罗浮山、不许道信跟随、让他在原地弘法。

道信禅师

三祖僧璨大师寂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入寂前、僧璨大师告诉大众云:很多人都认为坐着往生是一件很神奇、很了不起的事、我今天站着往生、给大家示现一下什么是生死自在。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并留有舍利三百余颗。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塔名觉寂塔。

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大肆公开的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信心铭》字字珠玑、深契法理、对禅修者及一切修学佛法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如果能把它背诵下来、于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将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智慧益利。这是不可错过的宝贵的智慧财富。

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僧璨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几个明显的表现。其一,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其三,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其四,变“不立文字”为着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  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  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  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  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  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  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  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  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  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  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  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  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  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  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  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  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  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  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  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  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  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  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  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  一时放却  眼若不眠  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  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  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  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  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  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  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  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  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  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  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  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  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  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  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  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  非去来今

禅宗谱系

参考文献:

  1.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2.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3. 三十祖僧璨大师(东土三祖)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