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但是推理的存在也是體驗的存在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上帝的存在,既可以通過推理獲知(自然神論),也可以通過體驗獲知(啟示神學)。

但無論體驗和推理都不能獲知上帝的全部。因為上帝是自有的第一因(自然神論),體驗[……]

继续阅读…

一個國家文明化的進程首先在信仰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必成為荒場,留給你們。」(馬太福音 23: 37-38)

晚清以來,中國人先是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力」,甲午戰敗之後,發現光靠技術不行,還要[……]

继续阅读…

深藏在中國文化傳統背後的「上帝」

中國人談論上帝,總以為是西方概念,其實上帝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詩經‧大雅)

「人尊莫過於帝,托之於天,故稱上帝。」(宋史)

儒士,原是專門為周王祭祀上帝的禮儀提供建議的神職顧問。春秋後期,諸侯並起,周朝政治制度崩壞,孔子有感於禮崩樂壞,遂創立儒[……]

继续阅读…

神是萬物萬有趨赴的中心

「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每一個人並不遠。」(使徒行傳 17: 26-27 )

這些年,遇見了中、日、韓、英、法、美、義、俄、南美、阿拉伯等等各色人等,在彼此交流和互相理解中體驗到了聖經這句話乃是真理。[……]

继续阅读…

信仰上帝是憲政法治終極的必要條件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私有經濟和憲政對私有經濟進行保護的法治;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社會穩定繁榮的必要條件是個人權利和憲政對政府權力進行限制的法治。

無論從經濟利益還是社會效益來看,法治都是一個國家的最優選擇。但這是個倒推的結果。這個倒推的結果,可以說是經驗式的,也就是比較了全世界[……]

继续阅读…

上帝与道:基督教与道教的一种比较

作者:杨玉辉,哲学博士,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所长。

上帝与道分别是基督教和道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范畴,认识和理解这两种宗教最根本的就是要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范畴;同样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两种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对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有所把握。本文尝试对这两个范畴的同异进行初步的比较,并通过这种比较[……]

继续阅读…

中共山寨基督教意識形態的哲學來源

哲學,大體上是追尋世界的起源或解釋現象世界的學問,羅素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

西方哲學是兩希文明的產物,基本是圍繞上帝建構起來的。離開了上帝,就沒有哲學。

理性主義的興起、膨脹都是以神為參照來張揚人的理性,直至到狂熱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可以替代上帝創立新世界。

理性是有限度[……]

继续阅读…